又到重陽節,你知道多少傳統習俗呢?
2018-08-13 11:50:35 公告信息重陽節,又稱重九節、曬秋節、“踏秋”,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,中國傳統節日。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游賞秋、登高遠眺、觀賞菊花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陽糕、飲菊花酒等活動。
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“九”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數字。“九”在古數中既為“陽數”,又為“極數”,比如,指天之高為“九重”。同時,九又與“久”同音,九九即“久久”,寓意長壽長久。
[賞秋]: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,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“曬秋”特色。享受秋色,歸心自然。
[登高]:金秋九月,天高氣爽,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、健身祛病的目的。晉代詩人謝靈運為重陽登高制作了一種“謝公履”,前后有活動屐齒,使登高更為方便。杜甫的《登高》被譽為“七律之冠”,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。
[吃重陽糕]:重陽糕亦稱“花糕”,傳統重陽節食品。后人在重陽節這一天,有吃“重陽糕”的習慣。那是由于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,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。以吃糕代替登高,表示步步升高。
[賞菊]:農歷九月俗稱菊月,菊又名“延壽客”,為長壽之花。三國魏晉起,重陽聚會飲酒、賞菊賦詩已成時尚。據傳賞菊源起于詩人陶淵明。此外,也有重陽頭戴菊花的,唐代就已如此。清代北京重陽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,“解除兇穢,以招吉祥”。
[飲菊花酒]: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、祛災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 我國釀制菊花酒,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。古時菊花酒,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。九月九日這天,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,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,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。《荊楚歲時記》載稱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蓮耳,飲菊花酒,令長壽。”
[插茱萸]:茱萸,重陽節的重要標志,一種常綠小喬木,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,葉為羽狀復葉,初夏開綠白色小花,結實似椒子。秋后成熟,果實嫩時呈黃色,熟后變成紫紅色。茱萸雅號“辟邪翁”,古人認為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避難消災,或將其佩帶于臂,或插在頭上,或以其作香袋佩帶。
每月持續產品迭代更新
快速Saas搭建+定制開發
專屬客戶經理提供技術支持
提供企業合同及國家增值稅發票